Curl error: Could not resolve: www.y1n1.cc (DNS server returned answer with no data) 榕树下讲习所
“左海贤良、革命斗士”黄乃裳
发布时间:2022-02-22 13:40:09
       黄乃裳(1849-1924),又名九美,字绂丞,号慕华,晚号退庵居士。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六都湖峰(今闽清县坂东镇湖头村)人,民主革命家、实业家、教育家。黄乃裳于1896年在仓前山创办福建人自己的第一份中文报纸《福报》弘扬维新思想,并于第二年参与了康有为、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,协助林旭筹建“闽学会”。 
      1899年,黄乃裳举家下南洋,带领了上千名从家乡召集的垦民一起垦荒创业,开创了异国垦荒创业的奇迹,在中华花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。黄乃裳成为马来西亚“新福州”的开拓者,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尊称为“港主”。 黄乃裳晚年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,成为一名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,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家乡公益事业的建设。
1922年黄乃裳在厦门住院治病期间,女婿、厦大校长林文庆见其生活清苦,表示每月给他500元奉养,被他婉言拒绝。在个人物质享受上,他从无所求,他追求的是国家富强和民族的振兴。1924年9月22日在闽清县城逝世,享年76岁。
黄乃裳一生奉行“三不主义”——一不买田,二不存款,三不盖房。当大家以为他要来纸笔是为留下遗嘱时,他挥笔而就的是这样一对自挽联:“平生所愿事多违,差幸闻道壮年,天若有心,期尽藐躬份内事;故土久愁人太满,远辟殖民小局,我虽撒手,仍留余地后来人。”
       他一心扑在救国救民事业上,自奉俭朴,一生经手款项数以百万计,然而没有为自已买过一分地,置过一间房。由于长期劳碌奔波,他得了严重的胃病,每回发作起来,就疼得一两个月吃不下饭,每天只能靠几片面包,一杯牛奶,几条香蕉维持着。
       在革命事业中,他又是最为积极主动的一个。同盟会在福州发动起义,黄乃裳在家里召集30多名学生组成炸弹队,与福州体育会、南台商团等300多位成员齐集仓山的福建同盟会会址,准备配合国民军作战。此时需要选一名旗手在前面擎旗,黄乃裳说:“旗手不用选了,我今年63岁了,剩下的日子不多了,我该给大家当一回旗手啊!”于是,黄乃裳擎着十八星红方大旗,带领大队人马冲向花巷民军总司令部,穿梭于弹雨炮火之中协调指挥作战,终于福建军政府成立,功勋卓著的黄乃裳被任命为交通部部长,他撰联一对挂在家中:“专制已摧,大伸素抱;共和待建,何得安居。”

您可能喜欢